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韩 萌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总结历史经验的高度强调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才健康成长和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推动人才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党管人才,确保人才工作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人才工作是具有国家战略性、制度长远性的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根本保证。
突出政治优势,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心,用科学真理和实践真知加强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各方面人才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将人才凝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下,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让广大知识分子忠诚爱党,心怀“国之大者”,走在世界前列。党管人才是保证新时代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才爱才兴才的必由之路。
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任人唯贤,选拔任用政治素质过硬、又红又专的各类人才。当前,国际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人才队伍呈现出结构多样化、背景复杂化、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党建工作必须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的党史学习教育、国情研修等工作,帮助其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此凝聚广泛共识、汇聚磅礴力量。2021年5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这表明,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人才成长搭“桥梁”、竖“阶梯”,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发展通道,才能确保人才工作的制定出台、推进实施精准高效,不断夯实各类人才的信仰之基、学习之基、能力之基和创新之基。
坚持培养人才,全方位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人才特别是自主培养人才,是加快建立我国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新时代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的融合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人才潜能和第一资源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源头培养从简从优。要从源头上当好人才培养的关键引领者,注重在基层中、群众中和乡语口碑中甄别人才、发现人才。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以采取毛遂自荐、他人推荐、公开考试、组织审核等多种方式,把他们挖掘开发出来,大胆使用,量才选用。对于急需人才,可以简化部分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将人才安排到能够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去,使他们扬长补短,人尽其才。要实施年轻人才“墩苗”培养计划,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跟踪培养从细从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才,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使人才各尽其用;通过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结合人才专业背景和技能,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提升人才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育其科学精神。
坚持全程培养从广从严。“从广”是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给人才以足够的时间空间去完成基础学科建设和“高精尖缺”领域的研究工作。对于一些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更要做好攻克难关的长期准备,不能苛求一蹴而就。“从严”是指对人才的发展方向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从严监管,确保人才始终行进在正确的人生发展和科学研究轨道上,在政治底线上绝不退让,在专业技术上健全考核方式,严格落实考察、谈话、监督、教育等管理机制。
坚持团结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团结人才就是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严密组织体系、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做到包容人才、扶持人才,协同政策落实,加强集成联动,激发为国家、为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持续增强人才效能。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既善用人才之长又善避人才之短,既给人才提供尽可能好的机会和平台,又为其提供增强素质修养的思想引领和精神关怀,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实际工作中要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宽容干部和各类人才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切实关注人才的多种需求。时刻关注人才的成长状态,是团结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解决的工作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要深切关怀、跟踪管理。要广开进贤之路,为人才快速发展提供空间,让广大人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干实事;在解决人才反映的现实问题时,构建能够使人才充分展现其自身价值的平台,在发掘人才过程中主动和人才打交道,而不是隔着“车窗”、站在“屋外”,在做优、做实、做细、做强人才服务上下更大功夫,把人才的需求放到心坎上、落实到细节处。
坚持引领人才,注重人才驱动的平台引领和精神引领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引领,既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塑造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
平台引领。平台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搭建联动式、立体化平台,为人才在科学研究、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服务,以便其集中精力潜心创新创造活动,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尖端创新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对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教育引领,通过国家人才战略的宣传引导和制度安排,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整合、优势互补与深度合作,加强集体攻关、团结协作,从而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精神引领。精神是引领人才奋进新时代、攻克科技难关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建党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对知识分子具有直接的教育、启迪和激励意义,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我们要教育引领人才继承发扬好这些伟大精神财富,进一步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守正创新的精气神,以精神之火和信念之光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持成就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发展的保障机制
在人才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有针对性地给予扶持和帮助,能够助力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提升人才的成就感;通过成就人才,提升人才的归属感,能够助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实现人才与国家、社会的同频共振。
全面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观念,通过规章制度、奖励扶持、舆论导向等多种手段,统筹开发利用各方人才资源,优化人才成长的社会生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及其成果予以大力支持、维护和推广。同时,着力构建人才自我省思、自我约束的自律机制和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理顺人才工作联动机制,为人才规范有序、公平竞争保驾护航,助力人才脱颖而出、在创新创业中不断提升价值。
全力打造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战略科学家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帅才”,要赋予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为其全身心投入科研创新创造活动松绑、减压和赋能。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团队的“急先锋”,要优化领军人才发现机制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青年人才是我国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战略目标和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后备军”,对青年人才要不唯台阶、不唯资历,悉心培育、大胆使用,鼓励其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蕴含着深厚的政治分量、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其中“党管人才”是根本,是“培育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四个方面的思想原点、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点。这五个方面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深刻揭示了人才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点燃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奋力续写新时代的璀璨华章。
(来源:2022年第2期《党建》杂志 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