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副会长杨思忠率协会副秘书长范寅、项海侠、王习猛,装配式建筑与墙体分会副秘书长汪娟等一行,前往中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装配式”)进行考察交流。对于协会的到访,中交装配式非常重视,公司董事长肖克霖、总经理张翔、常务副总经理卢常亘、市场发展部经理赵杨、技术研发中心经理李超、品控管理部经理杨松强、创新产业基地总工孙林军参加会议,双方就智能建造、绿色低碳技术及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服务以及协会和企业如何更好地互动展开深度探讨。交流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中交装配式生产车间。
考察期间,中交装配式董事长肖克霖结合市场与行业态势,分享了企业发展心得。他指出,近年来公司在盾构管片智能化制造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作为行业新军,仍面临诸多挑战。受建筑行业整体下行影响,产品价格下跌,行业竞争激烈。不过,公司始终坚持保证质量与品牌,通过创新与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如运用数字化手段和能源管理措施实现能源节约,并对碳交易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他期望与协会加强联系,在预制混凝土部品部件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市场发展部经理赵杨介绍了公司成立六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为中交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载体,中交装配式以京津冀为核心,布局全国,构建了涵盖六大系列产品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其“一机一厂一平台”智能盾构施工体系被纳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突破项目,并在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中应用国内北方最大直径盾构管片技术,刷新行业纪录。此外,赵杨还重点展示了公司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智能生产管理、绿色低碳实践以及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在座谈中,杨思忠会长高度评价了中交装配式的现代化转型,称其“从传统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令人震撼”。他结合行业趋势指出,当前装配式建筑面临价格竞争激烈、标准体系待完善等挑战,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破局。为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企业主导或参与绿色建材、智能建造等国标、行标、地标、团标的制定,推动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优先”;二是联合高校及设计院,攻关钢筋笼自动化生产等瓶颈技术,并探索运营期隧道健康监测等新业务增长点;三是协会将协助企业申报相关科技奖项,推动政府部门采信企业创新成果,助力企业市场拓展。
此次考察凸显了协会与企业在行业升级中的共同使命。协会一行表示,协会将依托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及资源整合优势,为企业搭建技术推广平台,并推动京津冀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交装配式则承诺,将继续践行“新质生产力”理念,以智能建造与绿色低碳为引擎,助力中交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超级工程树立新标杆。
此次考察交流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协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绿色智慧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