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建设清华国重实验室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位于昌平区南口镇。自2023年6月项目启动后,一直在紧张施工建设。近日,记者走进工地探访,由过去的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厂房更新改造而成的实验室已经亮出橙红色外立面,内部正加快改造。这里就是项目一期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重点实验室、新型电力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所在地。
“在整个园区的建筑设计与更新改造中,我们与清华大学紧密联动,既融入了百年清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元素,又保持了厂区的既有格局与风貌。我们对承重柱、顶层桁架、屋面等进行了加固、翻新,实现对老厂房大尺度空间的合理利用。”项目改造实施主体、昌房公司工程技术负责人张乃国介绍,“内部我们精准匹配每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特殊功能需求和个性化设计,例如智能车辆实验室部分空间设计了设备夹层,满足电池类实验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特殊需求,保障实验室稳定安全运行。”
昌平区发改委主任蒋玮介绍,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总用地面积43公顷,建筑规模47.3万平方米,由北到南划分为北区实验室组团、展示接待组团、中区实验室组团、南区实验室组团、学术交流中心组团、博物馆商业组团、对外产业转化组团等七个组团。项目整体计划分三期实施,2023年,仅用一年时间国重基地就完成规划、设计、开工“三步走”。2024年,一期项目两个实验室将于12月底亮相,二期三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建设,2025年将陆续投用。
区校联手协同创新
清华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何会集中落户昌平?
“这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表示,清华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攻坚卡脖子技术,需要打破学科交叉壁垒,从物理空间层面整合各重点实验室。而昌平区正是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项目落位在拥有丰富存量产业空间的南口镇,与周边的未来科学城、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等联动发展,形成了科技创新集聚效应。
从具体实施路径来看,新的基地需要轻资产低成本运行,如全部新建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成本,因此,合理利用现有厂房工业遗存,走城市更新路径便成了最优解。“为此,昌平区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工作专班,梳理了项目审批、拆除腾退、资产整合、融资贷款等12项内容,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各项任务时间节点,努力把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打造成为标杆式城市更新项目。”南口镇镇长李晓然介绍。
为了推动项目加快就地转化,昌平区还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清华大学三方共同组建了北京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创新研究院将重点围绕医药制造、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方向,加速集聚一流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一批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示范项目率先落地,布局一批高水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融合发展应用示范场景,构建高精尖产业新高地。
作为全市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园区深度融合,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服务,建设人才培养新平台、产业转化新高地、城市复兴新地标。
营造高品质“科学家小镇”
项目所在的南口镇,是昌平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辉煌的历史,也是全市8个新市镇之一。1912年,南口因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而建镇。约50年前,北京平板玻璃集团公司、北京鹿牌都市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市汽车钢圈总厂陆续建成投产,南口成为工业重镇,产品畅销全国。其中的鹿牌保温瓶最为出名,在当时家喻户晓,还作为北京礼物走出了国门。2000年以后,三大厂逐渐关停,南口镇辉煌渐渐消退。
如今,随着清华大学入驻,南口镇迎来新机遇。为了更好服务科学家、科研人才和周边百姓,南口镇在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周边,规划了高品质的配套服务设施空间,对标剑桥、哈佛等国际一流案例,打造集教育、医疗、住宅为一体的“科学家小镇”。
其中,国重基地东侧的“科学家公园”将对关沟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在滨河绿地内建设健康绿道,沿途设置休憩节点和活动场地,打造优美滨水景观和休憩空间,提升景观功能和生态价值。公园一期将于2024年底开放。
“科学家小镇”还将布局完善的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设施,支持清华大学在南口地区建设“一校两园”,包括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直属学校和两所幼儿园。推动南口医院与清华长庚医院以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开展合作。利用国重基地南侧集体产业用地和南口玻璃厂部分国有用地建设学生及教师公寓,打造高品质住宅项目。目前,学生及教师公寓、中小学、科学家公园、国重基地周边11条市政道路、能源中心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推进。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